臺左維新是一個致力於推廣台獨理念的青年社團。我們相信追求獨立必定可以作為一種左翼價值來實現,亦即解決當前體制肇因於政權外來性與不合理性所帶來的種種分配不正義、文化壓迫與在地視野之極端匱乏。因此,我們透過年輕化的設計與行銷能力來宣揚轉型正義與去殖民化對台灣的重要性,並藉此加深台灣人對於台灣獨立建國理念的認同與支持。

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

台灣的國定假日獨厚漢人,從沒想過「放假」會關係到其它族群的文化傳承


       准許台灣廣大勞工階級週休二日放假的法律,終於在2015年通過了,足足晚了公務員14年。在台灣談到「勞動權益」,都會談到薪水、工時、保險福利,還有「放假」。8月底,勞動部推動從明年1月1日開始,統一全國休假制度,全面推動周休二日,勞工比照公務員,一年約可休116天。

        2001年中華民國政府立法實施公務員週休二日,14年後,政府終於願意部分緩解公務員與勞動階層間階級不平等的狀況,修法使佔台灣多數的勞工階級,獲得與公務員相同休假制度的法源依據。

        當放幾天假不再是一國兩制,或許更該思考「該怎麼放假」。精確點說:「放什麼假?由誰決定?」8月26日,無黨籍原住民立委參選人馬耀‧比吼在內政部召開記者會,提出原住民祭典應比照春節擁有法定3天假期的要求。

        《四方報》前任總編輯張正則在「獨立評論」提出「文化假」的想法,也就是政府將漢人的傳統節日、原住民的祭典、不同宗教的假期通通納入,然後公告周知,列為文化假,訂出放假天數,人民可以自由選擇哪一天放。除了使台灣各族群有時間、有人力可以發揚、紮根自己的文化外,企業主也不必擔心員工集體放假而打斷生產節奏,也能抒解一到連假就發生交通運輸大打結的窘境。

統治者以特定文化進行的霸權宰制

        台灣島上多元的族群展現其各自獨一無二的樣貌,每個族群都有自己的文化與歲時祭儀。然而實質統治台灣島的中華民國政府,在國定假日規定上,特別是「民俗節日」的安排,獨厚漢人,忽略、排除其他族群的歲時祭儀。


        甚至可以說,統治者如此安排,是有意打壓台灣漢人以外的族群,藉以獲得統治的地位、經濟的優位,試圖清洗他族文化。臺左維新認為,任何族群的地位與文化都應尊重並使其有機會傳承、保存,我們支持馬耀與張正兩位先生所提出的訴求,要求中華民國政府應儘速研擬相關規定。

文化傳承與現行教育體制的衝突
張正先生的訴求,或許某些程度的滿足了勞工的需求,卻面臨學生的教育問題。從文化傳承的角度來看,未成年人的參與絕對是必要的,從小耳濡目染接受該族群的文化洗禮,在成年之後,才有可能承接這樣的責任。

        未成年人大多還是學生,以張正先生所提的文化假概念安排休假,參與族群文化活動,勢必對現有的教育體制產生衝擊,也可能影響學生的受教權益。因此,如何在族群文化傳承以及現有教育體制之間取得平衡,也是相當重要的問題。

        本文在此提出一個概念與大家討論:將國定假日中屬於民俗節日的部分,含括台灣各個族群的傳統節日、歲時祭儀,並將哪些節日可以放假的制定權,下放至地方自治層級。地方政府可以就當地族群所需,制定符合其需求的假日與天數,學校亦可安排相關的文化教育;除了使學生更瞭解自己與其他族群的文化內涵外,更可以加強學校與地方的連結。

        誠然,我們所提出的概念非常粗淺,其目的是在於引起大家思考:「放假」除了拿來睡大頭覺、約會逛街看電影、觀光旅遊之外,也可能關係到一個族群的文化傳承,甚至關係到一個國家的文化樣貌。想想看,當你向別人提到台灣的時候,除了夜市小吃、「最美麗的風景」以外,還能聊些什麼?

本文同步刊登於關鍵評論: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233665/

宋楚瑜要推動台灣轉型正義......是不是有那個地方怪怪的?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戰70週年,但德國對於二戰時納粹戰犯的追訴與審判並未隨著戰爭結束而終止。前不久,一位曾在納粹集中營擔任記帳員、高齡94歲的葛洛寧老先生,被德國地方法院因曾在奧許維茨集中營從旁協助納粹執行任務而被判處4年有期徒刑。 

        在台灣,曾於中國國民黨戒嚴統治時期,擔任過新聞局局長與國民黨文工會主任的宋楚瑜,隔了16年又宣布即將參加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宋楚瑜的政治生涯撇除後期的省長與親民黨主席,前半期的仕途可以說是見證了國民黨的威權統治;然而,今天宋楚瑜參選總統對比德國對轉型正義的處理,能夠給予台灣什麼樣的啟示與意義呢?

 從局長到省長:

         威權打手與憂國憂民的強烈對比 最近網路上流傳著一句話:「親民黨就是沒有黨產的國民黨,宋楚瑜就是不得志的馬英九。」宋與馬兩人在剛登上政治舞台時都被視為是國民黨的政治新星,頂著留美博士的學歷回台灣,都擔任過蔣經國的英文翻譯與秘書。諷刺的是,當年馬英九反對總統直選,卻在2008年當選中華民國總統;那麼,早年的宋楚瑜又做了哪些事呢?

          在國民黨威權統治台灣的年代,長期透過戒嚴法及其相關法令來限制人民的言論、新聞等各種自由權利;同時,又配合著國民黨在台灣施行的「中國化」政策來控制人民。如前所述,宋楚瑜在還沒當省長之前任職於新聞局與國民黨文工會,這兩個機構皆是主掌當時中華民國政府控制與箝制台灣人民言論、思想與文化發展的國家機器。 
        因此,宋楚瑜在新聞局局長任內當然是延續了國民黨戒嚴時期對於出版與新聞自由的管制政策,不但配合警總等單位查禁與停刊多種黨外雜誌、刊物,更凍結新報紙的申請,悍然拒絕解除「報禁」。

        為了在「美麗島事件」、「陳文成命案」等事件上替兩蔣與國民黨政府「漂白」還槓上美國媒體,批評Newsweek(時代週刊)與AP(美聯社)。此外,宋楚瑜亦是延續國民黨對本土語言及文化發展的壓制,刪減廣播電視播放本土語言節目的時數,並在國民黨政府「以黨領政」下接掌文工會主任後全力配合推行廣播電視「國語化」政策,打壓台灣本土文化的發展。 

        這位在國民黨戒嚴時期的威權打手,屢屢阻礙台灣的民主化進程,戕害台灣人民的自由與人權,不但早期仕途任內的作為未受到檢討,還在台灣民主轉型起跑之後,為了台灣人民的選票而在第一屆省長選舉時用剛學來的台語說:「我也是台灣人」。是什麼樣的社會,可以容忍這樣矯情的政治人物呢?又是什麼樣的民主化與轉型正義經驗,可以讓前威權打手成為民主選舉中的參與者呢?

德國的轉型正義經驗

        德國在面對納粹的歷史過去以及東西德合併後的前東德遺緒,都陸續推展了與轉型正義相關的各種政策,包括了司法審判、檔案解密與人事清查。例如對東德共黨總書記何內克(Erich Honecker)的審判案,就是德國透過對威權政府手下工作的高階執行者與人權侵害案件進行審判追訴的實例。

        然而,德國當局為了避免引起政治爭議,往往在審判與定罪上都有相當嚴格的標準,雖然符合法治原則,但在追求正義上的結果卻未能竟如人意。在少數被送往法庭接受審判的前共黨高層中,前述的共黨前總書記何內克的追訴就是因為其病況而中止,使外界頗為失望。但無論如何,德國在推動轉型正義工程時,仍是勇於對過去進行審判,試圖恢復歷史正義。

        當然,除了司法審判外,德國也同時推動前東德「史塔西」(Stasi)的檔案開放,以及所謂除垢(lustration)的人事清查工作。德國政府嘗試透過還原歷史的真相來勾勒出威權國家機器深入社會的全貌,並對於前威權政府擔任特定職務者恐難以適任民主政府公職而進行清查;除了懲罰威權時期的加害者,避免其拖緩民主秩序的重建,更是為了建立人民對於新興民主政府的信任。


        所以,經歷人事清查之後的新德國政府,有大量在前威權政權手下執行或參與侵害人權案件的公務員,都逐一喪失了公職資格。雖然這樣子的資料公開與看似「清算」的手段很難不受批評,但德國如此再次掀開歷史傷口的作法,目的就是為了讓民主社會的和解與重生之路更為順利。

        相較於台灣在推動轉型正義時因畏懼舊威權勢力的反撲而不敢大刀闊斧,德國民主政府在面對東德共黨時幾乎可以說是具有高度正當性與政治籌碼來進行處理。當然,這也是因為東德共黨在兩德還未統一前就開始逐步進行自我清理,並把過錯都推給個人與個案,而並非是結構或整個黨國機器。

        東德共黨的目的就是為了跟過去切割,方便在進入民主國家的選舉遊戲中能夠存活,而這點是不是跟國民黨在當前台灣政局中的所作所為相似呢?

結論

        宋楚瑜在前幾天參加「正晶限時批」的節目專訪時表示:如果當選總統後將會努力推動轉型正義。但令人好奇的是,宋楚瑜當年在主掌新聞局與國民黨文工會時,不正是扮演著代表國民黨威權政府來箝制與打壓人民自由、侵犯人權的加害者嗎?

        德國不僅僅只是將共黨高層送上法庭,還將在前威權政府底下工作的部分公務員解職,甚至是連國家機器最外圍那些與東德秘密警察合作的協力者都進行處理;但我們卻對國民黨的黨產問題,以及其在威權時期犯下的侵犯人權案件與其加害者、執行者束手無策。

        不僅如此,在中華民國統治下的台灣,還可以讓宋楚瑜這樣的威權打手能夠參與民主選舉,這不正好就是對於台灣轉型正義最諷刺的一件事嗎?


本文同步刊登於關鍵評論: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207056/

2015年10月14日 星期三

路名怎麼取,真的沒關係嗎?台灣青年世代的路名轉型正義運動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到,走在台北街頭,到處充滿了以中國地名為名的路,被認為最有「台灣味」的萬華與大同兩區,更是多見,例如大家習稱的大稻埕,叫做「迪化街」,艋舺龍山寺旁有「桂林路」等等。再往東邊的商業區走,則可以發現充斥著以「三民主義」、「四維八德」、「三達德」等等為名的路。

        回顧歷史,1946年,台北市政府以「剷除日本色彩、便利記憶、紀念民族英雄、宣示三民主義與顯示政府首長」為原則擬定改正街路名稱。1947年,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將台北街道名稱全部改為以中國地名為主的街名。

        命名的方式,是將台北分為四大區,放大投射為整個中國,依其原有中國地名位置用於相同區位的台北街道名。這些地名包含中國省份、大都市、名山大川(以路名為主)、城市史蹟(以街名為主)。因此,在1967年台北市升格為直轄市之前,台北的路名便以中國地名、黨國歷史人物以及黨國教育口號為命名原則。

        也就是說,中華民國政府藉由改路名,把前一個殖民政權的政治符碼清除,再橫向移植自己的政治符碼,更進一步的將台北改造為國民黨式的「小中國」!更不用說,現在全台鄉鎮市的主要道路多以俗稱「三中」的中正、中山與中華為名。據統計,全台灣共有181條中正路,排名第二則為中山路,這還不包括以中正或中山為名的行政區、各級學校。

        我們要問,當地原有的地名去哪裡了?在地人為什麼不能「路名自決」,而非得要用一些跟當地甚至與臺灣毫無歷史關連的街路名呢?再從解殖與轉型正義的立場,我們更要問,蔣介石所帶來的白色恐怖,剝奪了所有台灣人的尊嚴與自由,更使得許多台灣人命喪其手。在他死後,卻要以大量的路名、行政區、甚至學校來紀念,這是何等的荒謬?

        有鑑於解嚴的28年後,仍有許多黨國幽靈與威權遺緒盤據在台灣的各個角落,不但繼續掌握話語權,甚至開始與對岸的中國共產黨唱和,合謀剝奪台灣人好不容易爭取來的民主自由。我們這一群生長在解嚴世代的年輕人,為了捍衛台灣的民主自由價值並持續推動轉型正義,決心準備發起新一波的「改路名運動」。

        我們想要達到的目的有二:1.藉由更改路名,除去與台灣歷史毫無相關以及紀念黨國相關人物等名稱,以民間力量推動「由下而上」的空間轉型正義。2.藉由更改路名,更進一步閱讀相關歷史文獻,辦理讀書會,進行文史踏查,除了學習並充實台灣文史相關知識以外,也藉由與在地結合,持續推動並實行草根民主。

        面對已在台灣生根將近70年的黨國教育,要將之完全清洗並非一朝一夕之事,更不可能只透過選舉就想「畢其功於一役」。我們相信,唯有靠長期的耕耘以及蹲點,才有可能掃除這已經滲入台灣人民一般生活當中的威權遺緒。

        同時也要在此呼籲民進黨籍的縣市首長們,路名更改屬於縣市政府之權責(例如陳水扁市長任內將介壽路改為凱達格蘭大道),因此請以用心且細膩的態度加入此一轉型正義的工程,而不要以「大家已經習慣」、「要多花多少公帑」等理由,推卸你們掌握權力之後所應該負起的歷史責任。



本文同步刊登於關鍵評論: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227610/#comment-48037

2015年10月10日 星期六

好國好民 - 台灣 · 人 2016 桌曆



談到台灣,你會想到什麼? 



好國好民 - 台灣 · 人 2016 桌曆(內頁)

除了面對廣闊的太平洋,多元與豐富的物種外,還有什麼呢?


有人說:「台灣要是個有著多元文化的國家。」那麼這個多元真的就只限於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樣子嗎?


身處於今天這樣的「國家」內,我們似乎對於過去的人與文化有一種疏離的感覺。


當越來越多人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同時,卻又對於台灣所乘載的歷史如此陌生。


為什麼?


這個問題,或許可以回過頭來看看,我們身處的「國家」是什麼。

其實,我們習以為常的「這個國家」就像是一副濾鏡,讓我們在望向這塊所生活的土地時,總是覺得殘缺。


也正是因為台灣給人的印象不該只是一座島嶼,除了有獨特的地理位置之外,更因為這塊土地上所發生的歷史與故事而顯得多采多姿。要瞭解歷史與故事,就不得不去認識那些曾經生活在這座島嶼上的人。因為他們跟你我有著共同點,那就是都努力地生活在這塊叫做台灣的土地上。

臺左維新精選的當代文化人物在不同領域上各有出色的成就,透過對這些人物的認識,才能真正瞭解到我們擁有的是什麼,而失去的又是什麼。我們希望可以從這個桌曆為開端,讓更多人一窺因為中華民國來台灣所建構出的國族想像而被埋沒的台灣人物與歷史故事,並開始思索一個屬於台灣自己的多元未來。





好國好民 - 台灣 · 人 2016 桌曆(封面)
好國好民 - 台灣 · 人 2016 桌曆(內頁)







【 購買資訊 】

預計發行日期:2015 .11. 中旬



2015年10月5日 星期一

臺左維新協會會員招收公告【已截止】


2015年10月4日 星期日

洪秀柱的「空頭支票」-一篇對國民黨執政的打臉文


前言

        中國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洪秀柱近日舉辦「秀柱挺三柱記者會」,保證其若當選將改善警消過勞、血汗護理師與流浪教師的問題。提出的相應政策關於福利保障、希望人力專業化、以及工作機會的保障。這些政策表面是改善警消、醫護、教師勞動環境的方法,姑且不論這些政策支票能否達成效果,以國民黨過往記錄,實現與否更要打個問號。 警消、醫護、教師這三大職業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關係著我們的安全、健康、教育,是人民基本生活的保障。正因如此,我們往往將這些需求視為當然,而忽略這些職業的勞動環境多麼惡劣。
警消勞動環境關鍵非表層福利
        如警消必須面對人力不足、職務過於龐雜的問題之外,更有來自內部潛規則的壓迫以及上層施壓造成內部意見遭到消音等等。荒謬的是,洪秀柱在勞動問題的舉例中提供了一張2014年4月11日包圍中正一分局的照片,明示暗示社運場合中的衝突也是警察勞動力的負擔之一,卻未曾反省若不是社會上不公不義的事情將人民壓迫至此,人民又何須站到街頭為自己發聲、爭取權益。

籌組工會解決之道

        勞動環境並不是福利政策或是表面更改制度可以根本解決的。多數面臨勞動問題時,我們會希望能以工會作為根本的解決之道。工會代表著勞工的心聲,需要由下而上的力量主導,同時透過法規的保障。但洪秀柱在面對「是否支持警察組工會」時,卻持保留態度,並表示:「如果全台都認為警察組工會這個做法好,發現要用修法才能保障自身權益,中央與地方政府才真要檢討。」這意味其對勞工環境的真正改善沒有概念,若要真正改善勞工環境,是必得將籌組工會改善勞動環境的權利還給基層勞工,而非單由政府片面更改法規。工會正是勞工與資方抗衡的重大後盾。
        空頭支票的醫病比洪秀柱並在記者會中主張:台灣的護病比,兩年內要追上日本的1比7、四年內追上歐洲的1 比6。馬英九總統曾在2013年承諾在卸任前護病比要達到1:7(一個護士照顧七個病人), 如今任期即將屆,卻顯見和當初承諾有一段差距。根據醫療盟在4月16日於網路舉行的「全台護病比」調查,有61%受訪 者在醫學中心的內外科病房大夜班照顧16床的病人,56%受訪者表示在醫學中心急診室小夜班,76%受訪者在大夜班需照顧16床的病人。區域醫院的內外科病房,45%受訪者表示 在小夜班、85%受訪者在大夜班也要照顧16床病人。 長期落空的承諾,一則反映現任政府的無能,一則顯示了這些只是政客選前拿出來求得勝選的支票,洪秀柱似乎忘記這八年的執政黨是中國國民黨。我們怎麼相信這樣過往記錄的政黨, 長期以壓迫基層人民、勾結財團、違背正義的國民黨,是能改善勞動環境的希望?

流浪教師與教育勞動環境

對於流浪教師的處境,洪秀柱的政策大多是以「依法行政」:督促地方政府落實國民教育法 相關規定,釋出教師員額,聘足正式專任教師,並將目前教職人員有的職務更加細分,創造工作機會。 但教師本身的勞動環境卻不會因此改善,缺少的不單是工作機會,而是完整的制度規劃。若不去改善勞動環境,並將流浪教師問題怪罪於地方政府未聘任專任教師,未曾看見政府在整個教育體制中的荒謬政策,以及整個經費的分配問題,那也只是硬擠出更多職缺,讓更多人進入這個不健康的勞動環境。而這些職缺是否真的能實現,那又是另外的問題了。 舉例如今年夏天熱烈討論的學校行政人員缺額,老師得兼任行政人員時,多餘的勞務負擔影 響其教學狀況,而現行教育部要求得繳交或配合的種種成果、政策,需要上呈的「資料」, 一切得盡善盡美。上層想看到的是漂亮的結果分數,卻忽略這樣的要求擠壓到真正教學的環境。在這樣的情形下,洪秀柱政策中的工作機會、相關保障有沒有看見整個教育勞動環境中的問題呢?

小結

        上述都只是我們社會中勞動環境的冰山一角,各行各業更是有他人難以明瞭的苦,更多的問題我們需要的是基層人民的團結、工會的籌組,與企業財團、政府相抗衡。警消、醫護、教育更是我們生活環境中的必須,解決這些職業的勞動問題是在提升全民福祉,這些行業能有 更好的勞動環境,其正向回饋是全民共享的。 做為執政黨的一員,更是現在國會第二人,立法院副院長的洪秀柱,選前視這些勞動環境問題為無物,參選後突然關心起這些議題,選票考量顯然大於內心關懷,提出來的相對應政見更包裹糖衣,不見真正解決問題的誠意。而長期身為執政黨的國民黨,一直都 是台灣社會的最大壓迫來源,其與企業財團勾結、本身諸多歷史業孽都未曾解決,更不斷在選舉期間開出空頭支票。看不見自己正是問題本身,沒有檢討自己目前的施政, 而不斷將希望空拋向未來,我們真的能期許這樣的政黨、這樣的候選人能帶給台灣幸福嗎?

本文同步刊登於OPEN DPP:http://opendpp.tw/vote/hong/

Text Widget

Copyright © 臺左維新 | Powered by Blogger

Design by Anders Noren | Blogger Theme by NewBloggerThem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