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左維新是一個致力於推廣台獨理念的青年社團。我們相信追求獨立必定可以作為一種左翼價值來實現,亦即解決當前體制肇因於政權外來性與不合理性所帶來的種種分配不正義、文化壓迫與在地視野之極端匱乏。因此,我們透過年輕化的設計與行銷能力來宣揚轉型正義與去殖民化對台灣的重要性,並藉此加深台灣人對於台灣獨立建國理念的認同與支持。

2015年10月14日 星期三

路名怎麼取,真的沒關係嗎?台灣青年世代的路名轉型正義運動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到,走在台北街頭,到處充滿了以中國地名為名的路,被認為最有「台灣味」的萬華與大同兩區,更是多見,例如大家習稱的大稻埕,叫做「迪化街」,艋舺龍山寺旁有「桂林路」等等。再往東邊的商業區走,則可以發現充斥著以「三民主義」、「四維八德」、「三達德」等等為名的路。

        回顧歷史,1946年,台北市政府以「剷除日本色彩、便利記憶、紀念民族英雄、宣示三民主義與顯示政府首長」為原則擬定改正街路名稱。1947年,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將台北街道名稱全部改為以中國地名為主的街名。

        命名的方式,是將台北分為四大區,放大投射為整個中國,依其原有中國地名位置用於相同區位的台北街道名。這些地名包含中國省份、大都市、名山大川(以路名為主)、城市史蹟(以街名為主)。因此,在1967年台北市升格為直轄市之前,台北的路名便以中國地名、黨國歷史人物以及黨國教育口號為命名原則。

        也就是說,中華民國政府藉由改路名,把前一個殖民政權的政治符碼清除,再橫向移植自己的政治符碼,更進一步的將台北改造為國民黨式的「小中國」!更不用說,現在全台鄉鎮市的主要道路多以俗稱「三中」的中正、中山與中華為名。據統計,全台灣共有181條中正路,排名第二則為中山路,這還不包括以中正或中山為名的行政區、各級學校。

        我們要問,當地原有的地名去哪裡了?在地人為什麼不能「路名自決」,而非得要用一些跟當地甚至與臺灣毫無歷史關連的街路名呢?再從解殖與轉型正義的立場,我們更要問,蔣介石所帶來的白色恐怖,剝奪了所有台灣人的尊嚴與自由,更使得許多台灣人命喪其手。在他死後,卻要以大量的路名、行政區、甚至學校來紀念,這是何等的荒謬?

        有鑑於解嚴的28年後,仍有許多黨國幽靈與威權遺緒盤據在台灣的各個角落,不但繼續掌握話語權,甚至開始與對岸的中國共產黨唱和,合謀剝奪台灣人好不容易爭取來的民主自由。我們這一群生長在解嚴世代的年輕人,為了捍衛台灣的民主自由價值並持續推動轉型正義,決心準備發起新一波的「改路名運動」。

        我們想要達到的目的有二:1.藉由更改路名,除去與台灣歷史毫無相關以及紀念黨國相關人物等名稱,以民間力量推動「由下而上」的空間轉型正義。2.藉由更改路名,更進一步閱讀相關歷史文獻,辦理讀書會,進行文史踏查,除了學習並充實台灣文史相關知識以外,也藉由與在地結合,持續推動並實行草根民主。

        面對已在台灣生根將近70年的黨國教育,要將之完全清洗並非一朝一夕之事,更不可能只透過選舉就想「畢其功於一役」。我們相信,唯有靠長期的耕耘以及蹲點,才有可能掃除這已經滲入台灣人民一般生活當中的威權遺緒。

        同時也要在此呼籲民進黨籍的縣市首長們,路名更改屬於縣市政府之權責(例如陳水扁市長任內將介壽路改為凱達格蘭大道),因此請以用心且細膩的態度加入此一轉型正義的工程,而不要以「大家已經習慣」、「要多花多少公帑」等理由,推卸你們掌握權力之後所應該負起的歷史責任。



本文同步刊登於關鍵評論: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227610/#comment-48037

0 意見:

張貼留言

Text Widget

Copyright © 臺左維新 | Powered by Blogger

Design by Anders Noren | Blogger Theme by NewBloggerThem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