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左維新是一個致力於推廣台獨理念的青年社團。我們相信追求獨立必定可以作為一種左翼價值來實現,亦即解決當前體制肇因於政權外來性與不合理性所帶來的種種分配不正義、文化壓迫與在地視野之極端匱乏。因此,我們透過年輕化的設計與行銷能力來宣揚轉型正義與去殖民化對台灣的重要性,並藉此加深台灣人對於台灣獨立建國理念的認同與支持。

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

面對中國日益增強的統戰力道,未來每次選舉都是決定我們生活型態的重大抉擇


        11月7日,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新加坡進行「兩岸隔海分治66年來雙方領導人第一次見面」,引起國際媒體的高度關注和報導。

        然而,在馬英九當著習近平與國際媒體的面,承認九二共識是一中原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做為世界上唯一中國代表的現實情況下,馬英九的公然表態,會使得2016年的總統與立委大選從原來的「藍綠對決」轉變為「統獨對決」。

        換句話說,2016甚至是以後的選舉,不再是「兩個爛蘋果裡面挑一個比較不爛的」,而是直接要面對我們以及後代子孫要過什麼樣生活型態的重大抉擇關頭了。確實台灣人民可以用2016年的選舉結果來向世界甚至向中國表達,我們所選擇的政治制度以及生活型態,畢竟選票是台灣人的集體意志與訴求轉化成代表的最快方式。

        然而,從馬政府執政這7年多來,人民直接感受到的是,台灣在主權、經濟上的倒退,甚至連食衣住行等基本人權都無法安心與滿足。但是現有的民主機制卻無法做出有效的監督與反制,在在反映出代議民主制度本質上的不足。面對中國在2016年之後可預期的更直接的統戰力道,如果我們還想維持現有的生活水準與型態,那就不能只有投票而已了。


        政治的其中一種定義即是權威性的價值分配,是分配眾人利益之事,理應由眾人參與。柏拉圖說過:「拒絕參與政治的懲罰之一就是被糟糕的人統治。」熊彼得(Joseph Alois Schumpeter)在古典民主理論中,則將民主視為只是產生統治者的過程。

        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更悲觀的認為:「(英國)人只有在投票那一天才是自己的主人」,也就是說在投票那一天以外的其他時候都是處於被統治的狀態。以這些政治哲學家所提出的觀點,來對照台灣這7年多來的景況,不幸的可說是一語中的。換句話說,坊間流行的:「政治歸政治,OO歸OO」,就是妨礙你做自己的主人最好的政治說詞。

        去年九合一選舉後,許多民眾就將之視為318之後階段性任務的達成,期待新上任的政治人物們能夠有一番新的氣象。國民黨卻是從那時候開始最後的抵抗,加速與中國政治整合的腳步。若我們單純把自由投票當作民主的全部,那這樣只是將我們自己應有的權力平白交給他人掌控而已。

       政治就跟馬拉松、騎腳踏車、做有氧運動一樣,在親身參與的過程當中,不可能乾淨、也談不上舒服,而且還要持之以恒。現在的台灣,就像被多種慢性病纏身的病人一樣,需要多管齊下才有改善甚至痊癒的機會。而治病無法靠嘴巴、集氣,更不能誤信偏方,關鍵是在於全民願意為這塊土地投入多少關心!


本文同步刊登於關鍵評論: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249114/

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

現狀永遠不可能維持,馬習會打開了「統一」的最後關卡


        2015年11月7日,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新加坡會談。這樣的會談註定在歷史上被記下一筆,同時也對於台灣未來的命運有重大影響。事實上,我們可以說,自從國民黨政權復辟以來,中國併吞台灣的進程,已經開啟了灘頭堡的最後一戰。

        中國從未放棄將台灣納入其版圖之念頭,數十年來其已就過去之「武嚇」走向「文攻」,再進化為過去7年內「以商逼政」的政策,中國國民黨政府執政以來所為的一連串協議與開放政策,皆刻意營造「和平繁榮」 之景,同時也逐步將台灣困於中國遍撒之大網內,使台灣對中國之依賴至今已達「不得不」之勢。

        於甫落幕之「馬習會」上,中國與國民黨的舉措一再顯示兩岸即將以更熱絡且快速的政治談判、協商等手段,展開迅速收網之勢。於此同時,國際間亦因中國國民黨惡意賠上台灣命運之舉,產生了諸如「台灣與中國友好」、「台灣樂意與中國親近」,以及「台灣與中國之間的問題,是中國人的問題」等說法。

和平統一的條件漸趨完備,只差政治協商

         事實上,當今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已和過去的「和平統一」政策文書「葉九條」所列內容相去無幾,「通郵、通商、通航、探親、旅遊及開展學術、文化、體育交流達成協議」幾乎完全達成了。

        許多台灣工商業前往中國投資,更早已有著「各界人士」提供統一的建議、共商國是,除了部分的經濟議題﹝例如服貿、貨貿與自經區外,所謂觸及的少數且即為重要部分,就是涉及「交割」、「控制」,以及剩下政治與軍事等高層結構的問題。


         馬習會帶來的,顯然是政治交流與協商檯面化的第一步,其本身也包含了過去中國併台的策略核心—「化解敵對」,並明白向國際展示將台灣鎖入一中架構。當潘朵拉的盒子一被打開,也會驅使後續的台灣政治人物不斷走上這條道路。

         所以說未來有更多的政治協商已可預見,因此台灣與中國之間永遠不可能存在「維持現狀」這樣的選項,台灣在過去七年來不正常依賴與交流下,除受制於中國的可能性日漸上升,面臨政治協商的機會只會越來越多,毫無疑問的,天秤早已明確的往「統一」一方傾斜。

捫心自問「既然現狀無法維持,我們該守住什麼?」

       首先,台灣現在實質上與中國非同屬一個國家。不論我們欲稱該種實質上現狀為「政治實體─國家關係」或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我們皆應要求足夠代表台灣發聲之政治人物對國際表態此類議題看法,因為「台灣不屬於中國」才是確保台灣人能夠決定台灣前途的關鍵!而2016的大選,也將是台灣人選擇是否被鎖入「台灣中國同屬一中」的危急存亡最終時刻。

        其次,針對此次馬習會所宣稱之主軸「兩岸和平」,我們一定要認清海峽兩岸緊張的根源本就來自中國的併吞意圖,而非台灣的消極抵抗,同時亦應嚴正拒絕中國以和平之名對台灣進行政治與軍事的索求。

        國防力量,是維繫「政治實體」的重要手段,台灣絕不可以此為籌碼,交換一紙薄如蟬翼的「紙上和平」。台灣人理應積極要求未來的執政黨著手改革並強化國防力量,突破一中框架以尋求更多與他國合作機會,以之作為抗衡區域關係失衡之手段,如此始能達到大家心中所想的目標,也就是真正的「和平」。

本文同步刊登於關鍵評論: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244936/

馬習會後,台灣難道還要繼續穿著「中華民國」這套不合身的衣服嗎?



        引起國際各界與台外媒體關注的馬習會在新加坡落幕了,馬習兩人的見面不但在會前引發了台灣各公民與社運團體的抗議,在會後更招致台灣很多人對馬英九「賣國」或「矮化國格」的批評。

馬英九並未「賣國」

        馬英九的作為不但不是「賣國」,甚至可以說是中華民國憲法最佳的捍衛者。畢竟,這部憲法所預設的,就是所謂「大陸地區」與「自由地區」的台灣兩者終極統一,馬英九只是照著憲法所寫的去做罷了。

        所以,無論馬英九對中華民國憲法的表態是不允許「一中一台」,或是「九二共識」的「一中各表」只剩下「一中」(One China Principle)而獨漏「各表」的實際內涵;就算有「各表」,也只敢在台灣對內說。

        不過這些都不再是重點了,因為「各表」的中華民國也不過是一個舊中國政權。然而,這個舊中國政權現在卻是實際上統治著台灣,而在國際上仍欲代表著「中國」,隨時可以跟「大陸地區」接軌的ROC,Republic of China。

        所以,很多台灣人直到這一刻才覺得感嘆或被欺騙,但無論是所謂的「九二共識」也好,或是未來可能出現的「一五共識」也罷,當中國國民黨於70年前帶著中華民國來到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時候開始,即便台灣人有程度不一的反抗,最終仍接受了這個政黨與政權直到今天,就注定了台灣現在的政治局面與未來的發展。

台灣人應該要感到悲傷嗎?

        對於當年跟著中國國民黨來到台灣的所謂「外省」族群,還有過去受到黨國教育與懷抱大中華思想的國民黨支持者都應該感到相當欣慰,畢竟他們「國家」的元首終於做出了一個讓「中華民國」更發展與繁榮的決定,或一直以來這個政黨與總統都是如此:帶著台灣重新投入「中國」的懷抱。至於,這個中國到底是PRC還是ROC好像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所以,那些難過與悲傷的朋友與台灣人們,你們無須悲傷,因為當你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熱愛台灣且支持台灣,卻又同時支持與自認為自己的國家叫中華民國的時候,就是會有這種結果。很諷刺嗎?

但是要知道,「兩岸」關係本來就是PRC與ROC的關係,兩岸或是這兩個政權本來就屬於一個中國。當你支持或認為自己屬於ROC的時候,我只能說抱歉了,「There is no room for Taiwan, ONLY CHINA」,也一直都是如此。

        所以,那些支持著台灣但又同時支持中華民國的朋友們,你還是覺得台灣應該要繼續穿著「中華民國」這套不合身的衣服嗎?


台灣始終就不等於中華民國

        也正是因為中華民國的架構對台灣而言始終是格格不入,所以台灣人嘗試「馴化」中華民國的結果,或是讓「中華民國台灣化」的策略目前看起來是徒勞無功的,或至少,在中國國民黨勢力還存在時一定是如此。甚至,即便在這個政權開始「民主化」,或在開放1992年立委選舉與1996年總統直選之後,反而更是鞏固了中華民國在台灣統治的正當性。

        如果要拒絕台灣被迫鎖進「一中」架構,看來方向應該相當明確了。各位,無須悲傷,也別再焦慮,還是有可以去努力的目標。

還是可以做點什麼,在你以為來不及之前。

本文同步刊登於關鍵評論: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244040/

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

馬習會背後的真正主角:大國政治的角力



        中國經濟快速成長後,在國際事務上積極參與,尤其習近平上台後更遂行個人意志,逐漸讓中國成為東亞區域的重要角色。然而中國對其國家利益的強調,不管是與俄羅斯的聯合軍演,或其軍隊在東南亞區域的實際作為,皆使得中國不斷與週邊國家發生摩擦,迫使週邊國家對這個巨大的鄰居保持既合作又對抗的關係。

南海問題與區域平衡才是馬習會承襲的遠因


        中國宣稱其南海主權基本上延續於中華民國內政部在1947年當時所主張的十一段線內的海域,而隨著越南脫離法國獨立後,十一段線縮減為九段線。換句話說,中國現在對南海所宣稱的主權,即是其依照國共內戰後,繼承中華民國所擁有的權利。

         時間拉回最近,美國將其海軍開進中國人造島礁十二海里內「自由航行」(freedom of navigation),自由航行其實就是代表他們對中國宣稱在南海擁有主權並建造人工島礁的挑戰 。而中國過去與其他國家不快也隨著美國戰略佈局更加清晰而顯得急迫,最近習近平頻頻出訪,近日又與在南海上有許多嫌隙的越南總理阮富仲會面,為的就是去對抗美國在這個區域採取的圍堵政策。

為什麼美國要對中國的人造礁做出這麼大的宣示?


        原因有二:一是主權問題,第二則是美國在東亞的再平衡。在主權的認定上,除了依據國際法以外,也會按照事實上(de facto)對該地的佔領。南海自古以來主權問題爭議不斷,其蘊藏的石油更也是週邊諸國兵家必爭之地。中國在創造這種事實上的佔領以外,更重要的是建造軍事基地於這些人造島礁之上,中國此舉不啻將南海九段線內範圍視為其主權水域,這更會威脅到美國在東亞的軍事部署和勢力的再平衡,美國當然不會坐視不管。

東亞的美中均衡再造,台灣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民主國家與獨裁國家最大的不同在於,民主國家在新領導人產生的時候是氣勢最盛之時,而獨裁國家則是最脆弱的時候,也因此在美國接近選舉期間中理想主義高漲的態勢,包含接下來新政府的戰略佈局,自然不會讓中國在東亞為所欲為,這也表現在美國重回東亞的行動之中。

        美國在東亞的戰略部署當然也包含台灣,這在先前AIT透露中華民國參謀總長嚴德發參與太平洋司令交接可見一斑,而習近平又想透過馬習會的談判將中華民國拉回中國這一方,破壞現有的平衡。

         台灣民眾在去年三一八後明白拒絕對中國不管是經濟或政治的過度傾斜,然而馬英九卻在任內清楚表示不排除和平協議的簽署可能,現在卻又為其個人歷史定位去和習近平見面。不管馬英九和習近平簽署任何形式的政治協商,這不僅將台灣可以扮演美中之間折衝角色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更使得兩岸問題成為內政問題,讓美國無從置喙,限縮了即將繼任的蔡英文的政治框架,足以讓台灣被鎖在一中架構的泥淖當中。

結論


        馬習會背後的大國政治角力才是馬英九這麼多年的殷殷期盼得以成行的真正原因,馬英九若在以建立兩岸和平的角色自居時,落入了和中國共同主張南海主權陷阱,不僅是台灣,連國民黨人最愛的中華民國也要跟著陪葬。



本文同步刊登於OPEN DPP:http://goo.gl/kL2SDO

Text Widget

Copyright © 臺左維新 | Powered by Blogger

Design by Anders Noren | Blogger Theme by NewBloggerThem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