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左維新是一個致力於推廣台獨理念的青年社團。我們相信追求獨立必定可以作為一種左翼價值來實現,亦即解決當前體制肇因於政權外來性與不合理性所帶來的種種分配不正義、文化壓迫與在地視野之極端匱乏。因此,我們透過年輕化的設計與行銷能力來宣揚轉型正義與去殖民化對台灣的重要性,並藉此加深台灣人對於台灣獨立建國理念的認同與支持。

2015年4月3日 星期五

【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系列座談二】──從台灣吧爭議談轉型正義諸問題

針對台灣吧二二八專輯所引發的轉型正義問題,其實攸關了未來台灣政治共同體形成所必須面對的:面對各社群不同歷史記憶、傷痛和經驗,我們如何一起面對、往前走?

針對轉型正義的實踐將牽涉到不易理解的歷史事件和複雜的倫裡問題,我們將邀請吳密察教授與陳翠蓮教授,針對這些具體問題與觀眾們進行討論。


主講:吳密察教授(台大歷史系教授)、陳翠蓮(台大歷史系教授)
主辦單位:臺左維新
活動時間:4/11(六)18:30-21:30(18:00入場)
活動地點:水牛書店瑞安店
入場方式:自由入場

○●○●○●○●○●○●○●○●○●○●○●○●○●○●○●○●



【系列座談緣起】
政大選舉研究中心公布民調顯示,「台灣人認同」穩定上升,「雙重認同」則逐漸下降。從此些民調觀之:「台灣民族主義」是否已逐漸擺脫過往被污名的標籤,成為一股強而有力民族主義運動的新興能量?伴隨此政治意識的成長,台灣人的「國家認同」分裂趨白熱化:「台灣獨立建國」與「中華民國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成為兩個不同的政治立場。催生新國體的實踐過程中,「台灣共同體」的內涵也出現質變與論辯過程。這些對共同體的想像分歧,反應的正是台灣各群族不同的歷史記憶和經驗。

正如同海報所顯示,台灣人前後被捲入了日本和國民黨政權統治,其政治認同也歷經了兩個近代國家意識的灌輸和型塑。因此只有回到到歷史來脈絡性理解:不同社群歷經了怎樣的經驗和掙扎,才能進一步理解台灣人政治認同的變遷,以展望未來。


【轉型正義與共同體】
「台灣吧」的「二二八」專題推出後引發各界廣泛討論,有批評者認為是ROC視角,忽視對國家暴力的批判,且不成比例地放大「外省人被毆打」的呈現,其敘事和ROC所言「族群、省籍衝突」之說相疊合。但也有論者認為「台灣吧」是一成功通俗歷史教材,打破台灣人歴史無感的契機,且對轉型正義的責任不該強求在一個媒體上。現實上,台灣社會確實對「二二八」、「轉型正義」等歷史反省之相當有限。

但「台灣吧二二八專輯」的熱議,其實是反應了黨國史觀的鬆動以及開啟台灣人的歷史批判之深化的契機,更是當代台灣社會整體推動「轉型正義」實踐工程時進一步凝聚共識的機會。臺左維新認為「台灣吧二二八」所引發的討論,牽涉到台灣社會對「國民黨統治」的整體性質疑,特別是,長年以來「族群/省籍因素」和「二二八事件」綁在一起討論,一來模糊化國家暴力的責任,二來也造成了當代政治共同體磨合的各種不確定性和離心力。


【我們的探問】
針對台灣吧二二八專輯所引發的轉型正義問題,其實攸關了未來台灣政治共同體形成所必須面對的:面對各社群不同歷史記憶、傷痛和經驗,我們如何一起面對、往前走?針對轉型正義的實踐將牽涉到不易理解的歷史事件和複雜的倫裡問題,我們將邀請吳密察教授與陳翠蓮教授,針對這些具體問題與觀眾們進行討論:

1. 我們面對「轉型正義」的基本態度是什麼?和解共生的前提是什麼?回歸黨國殖民結構的認識?
2. 官方檔案是否足以重建「歷史真相」?若官方檔案只能呈現「片面真相」而未必能脈絡性還原歷史時, 我們對於行動者該如何適當評價?
3. 「究責」又會牽涉到怎樣的道德困境?如「外省人」後裔的不安?以及「協力者」後裔的不滿?


0 意見:

張貼留言

Text Widget

Copyright © 臺左維新 | Powered by Blogger

Design by Anders Noren | Blogger Theme by NewBloggerThem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