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左維新是一個致力於推廣台獨理念的青年社團。我們相信追求獨立必定可以作為一種左翼價值來實現,亦即解決當前體制肇因於政權外來性與不合理性所帶來的種種分配不正義、文化壓迫與在地視野之極端匱乏。因此,我們透過年輕化的設計與行銷能力來宣揚轉型正義與去殖民化對台灣的重要性,並藉此加深台灣人對於台灣獨立建國理念的認同與支持。

2014年7月15日 星期二

華隆抗爭的背後:自由貿易下的受害者—台灣勞工

1.譴責警方「預防性恫嚇」,箝制人民言論自由! 臺左維新副總召小新聲援「華隆自救會向劉政鴻聲討退休金行動」。台左維新小新與島國前進陳為廷,只是到場聲援卻同遭現場指揮官「直接點名煽惑群眾犯罪」,且遭警察以腳多次直接攻擊臉部致使臉部嚴重受傷。我們讉責警方以維持秩序之名,屢次針對「特定民眾」指稱犯罪且攻擊的不當行為,實則為恫嚇特定人士,企圖制人民發聲權利的可議行徑。
2.全球化之苦果:工廠惡性倒閉,勞工受害! 華隆紡織自1997年開始由於經營績效下滑,開始凍薪、取消年終獎金,後來陸續積欠薪水、實質減薪;到了2008年後甚至開始放無薪假。1997到2008年,華隆關閉了四間工廠,開始外移,台灣只剩頭份廠。
3.政府、資方互踢皮球,超時逼退。 華隆退休員工在2012年的十月組成華隆自救會展開抗爭之路,跑遍了縣政府及中央職責機關,但卻得不到任何的回應。 兩年前的「華隆罷工事件」,在勞資協商同意「資方部份清償薪資及資遣費」後落幕。但超過60歲的華隆退休員工,自2001年後即被以惡意的超量工作及調職逼迫退休,退休金甚至於還得分三期領,更可惡的是在到期後仍領不到退休金。
4.全球化衝擊,台灣準備好了嗎? 黑色島國青年魏揚在「反核四五六」談「全球化對在地衝擊」。其中對勞工的台灣經驗。90年代台灣的關廠潮,導致許多勞工失業,衍生資遣費爭議,勞工上街頭抗爭,方興未艾。90年代全球化的興起,跨國的資金流動變得很容易,資方將資本投入越南等人力成本相對低廉的國家,造成許多工人失業。且不論全球化造成的在地經濟、產業的全面衝擊,光是對勞工權益就已遭受極大傷害。
5.服貿、自經區,台灣服務業、勞工受惠?還是獨厚中資財團? 318運動引爆點是台灣要不要和中國簽訂服貿協定,開放中國服務業進入台灣。中國服務業勢必挾其大規模資本優勢進行不對等的競爭,會排擠到台灣中小規模服務業的生存。服貿對台灣服務業影響重大,對勞工衝擊如何,需要政府去全面評估。 另外一個議題是自經區,自經區為了促進人流,要簡化外籍人士來台工作之流程及進出流程,法令鬆綁對台灣勞工基本權益、基本薪資鬆綁的影響,需要相當的評估。
6.發展主義下的分配不正義 過去政府經濟政策的原則以發展主義為導向,認為:降低財團的投資障礙,財團賺大錢後,根據「涓滴效應」,財團受益會分給勞工,勞工加薪,工作機會增加。但今日,我們看到很多政策,變成為財團圈地的護身符、貿易政策對財團有利卻未必保障勞工受惠。政府僅以「經濟成長率有成長」來敷衍大家,但成長的果實是否有和勞工共享?
7.自由貿易不是經濟萬靈丹 華隆抗爭跟今日台灣經貿政策,說明了台灣二十多年來經濟政策的的開放趨向,政府和財團主導下的發展主義,未受合理比例的監督,走向開放、自由化的速度變快。但許多中小型國家,已經開始反省全球化對在地經濟及勞工生計的衝擊,保護高牆築起所在多有,對「自由貿易協定」談判趨向謹慎。 最後,自由化究竟是不是台灣經濟的解藥?最近的報告指出,台灣的自由度在亞洲排行第三,排在日本及南韓之前,但南韓近年經濟表現比台灣優異,顯示自由化程度不一定能反映在經濟表現上。台灣或許對自由化全球化趨勢擋不了,但是往遭遇此趨勢時,在地經濟、勞工生計、貧富差距等的衝擊…,都是執政者推動相關政策的重要評估。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三立新聞畫面、華隆自救會粉絲頁)

7月14日_苗栗華隆自救會相簿

0 意見:

張貼留言

Text Widget

Copyright © 臺左維新 | Powered by Blogger

Design by Anders Noren | Blogger Theme by NewBloggerThemes.com